玄奘法師在其口述的《大唐西域記》里面,記載了拘摩羅王和玄奘法師的一番對話如下:
拘摩羅王:‘自何國來,,將何所欲,?’
玄奘法師:“從大唐國來,請求佛法�,!�
拘摩羅王:“大唐國在何方,?經(jīng)途所日,去斯遠(yuǎn)近,?”
玄奘法師:‘當(dāng)此東北數(shù)萬余里,,印度所謂摩訶至那國是也�,!�
這段對話,,翻譯成現(xiàn)代中文,,是以下的意思:
拘摩羅王:“你是從哪個國家來的?來我們這里干什么,?”
玄奘法師:“我從大唐國來,,是來求佛經(jīng)的�,!�
拘摩羅王:“大唐國在哪里,?要走多少天?有多遠(yuǎn)的路程,?”
玄奘法師:“往東北方向走幾萬里路,,印度叫支那的,就是大唐,�,!�
玄奘法師所說的,只不過是一個事實:古印度將大唐國稱呼為“至那”,、“支那”,、“脂那”。
這個故事發(fā)生的時間,,是在唐朝,。當(dāng)時的唐朝,是日本崇拜和學(xué)習(xí)的對象,。
于是,,從唐朝開始,一些日本僧人就開始在文獻(xiàn)中,,稱呼大唐國為“支那”——注意:那時的日本,,仰慕大唐。
唐朝時代的日本僧人,,為什么稱呼大唐為“支那”呢,?因為當(dāng)時的日本僧人和唐僧(玄奘)所讀的,是同一批梵文佛經(jīng)——古印度人將中國稱為“支那”,,唐僧也跟著學(xué),,于是,日本僧人也跟著學(xué),。
可見,,“支那”一詞,從其誕生的最初來看,,并沒有歧視,、侮辱、蔑視的意思。
“支那”一詞在日本進(jìn)一步推廣,,是從江戶時代(17世紀(jì)初)起,,當(dāng)時的中國,處于明朝時期,。
那么在明朝的時候,,日本為什么不稱中國為“中國”、而是沿襲舊稱,,繼續(xù)稱呼中國為“支那”呢,?
因為——日本要避免混淆。
事情原來是這樣的:在明朝以前,,“中國”這個名詞,,并不常用。當(dāng)時大明國的周邊小國,,都知道“大明國”,而不知道“中國”——反而是在日本,,有一個地方名叫 “中國”——日本本州島西部的“山陽道”,、“山陰道”兩個地區(qū),在日語中,,合稱 “中國地方”,、“中國”。
附圖就是日本的 “中國” 地區(qū),。
因此,,如果把大明國硬稱為“中國”,則必然會造成混淆,。
我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假如一休和尚對一個日本美眉說:“我要去中國,,你去不去?” 一休本來的意思是要去日本本州島西部的山陽道,、山陰道兩個地區(qū),。但是那美眉也許會誤會,以為一休說的是大明朝,,于是她說:太遠(yuǎn)了,,我不去。
一休說的“中國”,,不是美眉理解中的“中國”——這個誤會的后果很嚴(yán)重:一休泡妞失敗,。
兩個地方叫同一個地名,很顯然會造成誤會,。所以,,日本從明朝開始,舉國上下就習(xí)慣了稱呼大明國為“支那”,而不叫“中國”——為的是與日本國內(nèi)的“中國地方”區(qū)別開來,。
直到后來抗戰(zhàn)勝利,,日本迫于戰(zhàn)勝國——中國的壓力,才普及了“中國”的稱呼,,并開始遷就性地,、將日本的“中國地方”改稱“山陽地方、山陰地方”,。
事實上,,將中國稱呼為“支那”的,遠(yuǎn)遠(yuǎn)不止日本一國,,至少還有以下國家的語言,,都稱呼中國為“支那”:泰語、法語,、馬來語,、德語…….更有甚者,俄語更是將中國稱呼為“契丹”,,至今仍是如此,。
在中國的歷史上,將中國稱呼為“支那”的,,也不僅僅是日本人,,在中國,大量的漢民族英雄和成功人士,,都將中國稱呼為“支那”,。下面舉一些例子:
我們知名的中國皇帝唐玄宗,寫過一篇叫《題梵書》的詩,,行文如下:
鶴立蛇形勢未休
五天文字鬼神愁
支那弟子無言語
穿耳胡僧笑點(diǎn)頭
可見,,咱們這堂堂大唐朝的皇帝,都把自己的國家叫做“支那”——這簡直是反了,,反了,,成何體統(tǒng)。
梁啟超在他所著《戌戍政變記》里面,,也有這樣一段話:
“我支那四千余年之大夢之喚醒,,實自甲午戰(zhàn)敗,割臺灣償二百兆以后始也,�,!�
看到了嗎?我們近代史上的著名公知——梁啟超——不但把自己的祖國叫做“支那”,,而且還往上加了個“我”字——“我支那”——難聽死了,。
還有更瘋的,。
章太炎寫過一篇《正疆論》,他說:“以支那與日本較,,則吾親支那,;以日本與滿洲較,則吾寧親日本,�,!�
章太炎這段話,是什么意思呢,?他說:“拿支那和日本來選擇,,我親近支那;但是如果拿日本和中國東三省來選擇,,那么我寧愿親近日本,!”
可見,“章瘋子”不但稱自己的祖國為“支那”,,而且還高聲唱道——“日本比東北還要親”,。
肉麻死了。
還有,,嚴(yán)復(fù)將亞當(dāng)斯密的《國富論》翻譯成《原富》,,是這樣翻的:
“埃及、印度,、支那三古國皆有海禁,以內(nèi)地市場已廣,,不愿有外交致窺伺,。然而是三國,皆古盛而今衰,�,!�
很清楚,嚴(yán)復(fù)將自己偉大的祖國——中國——稱呼為“支那”,。
我們的“國父” 孫中山,,也寫過一篇文章,叫做《支那保全分割合論》,。
知名革命女英雄秋瑾,,寫過一篇叫做《支那逐魔歌》的詩歌,也把中國叫做“支那”——該詩的行文如下:
四鄰環(huán)繞欲逐逐,
失權(quán)割地?zé)o時止,
這等人兒還昏昏,
如夢如醉如半死,。
吁嗟乎!
我國精華漸枯竭,
奈何尚不振衣起?
無心無肝無腦筋,
支那大魔首推此,。
還有,康有為流亡印度期間,,他的女兒康同璧,,從中國步行到印度去找她老爸,。西游成功之后,她寫詩自夸,,夸自己是一個了不起的支那人:
舍衛(wèi)山河歷劫塵,,
布金壞殿數(shù)三巡。
若論女士西游者,,
我是支那第一人,。
還有,許壽裳在其回憶錄性質(zhì)著作《我所認(rèn)識的魯迅》里面,,記錄了魯迅的一段往事如下:
“魯迅在日本住旅館,,要登記姓名、籍貫,。魯迅寫下:周樹人,。但是籍貫卻不能寫中國。因為日本的山陽地區(qū)也叫中國,,如果魯迅寫中國,,會造成混淆,結(jié)果魯迅寫下[支那]兩個字,。不料,,日本旅館店主見是清國人,認(rèn)為是貴客,、免費(fèi)給魯迅升級了房間”,。
許壽裳作為日本留學(xué)生、魯迅的知心好友,,他的這一段回憶,,說明了以下的問題:
1、在近代史上的日本,,說“中國”二字,,的確會造成混淆;
2,、魯迅稱呼自己的祖國為“支那”,,毫不以此為恥辱;
3,、魯迅自稱是支那人之后,,不但沒有受到日本人的歧視,反而還因此被日本人視為貴客,,免費(fèi)給升級房間,。
那么,為什么“支那”一詞在近代史上,,會被視為一個侮辱性質(zhì)的詞語呢,?其實是因為自從甲午以來日本對中國的殖民侵略,,在中國民間催生了一股強(qiáng)大的反日、仇日的思想,,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之下,,中日兩國之間任何的事情,都變得十分敏感——“支那”一詞,,也就難免成為眾矢之的了,。
行文到最后,讓我們來看看,,知名文學(xué)家,、詩人聞一多,是怎樣高聲呼喊自己是“支那人”的——聞一多的詩《我是中國人》,,全文如下:
我是中國人,,我是支那人,
我是黃帝的神明血胤,;
我是地球上最高處來的,,
帕米爾便是我的原籍。
我的種族是一條大河,,
我們流下了昆侖山坡,,
我們流過了亞洲大陸,
我們流出了優(yōu)美的風(fēng)俗,。
偉大的民族,,偉大的民族!
五岳一般的莊嚴(yán)正肅,,
廣漠的太平洋底度量,,
春云的柔和,秋風(fēng)的豪放,。
我們的歷史可以歌唱,
他是堯時老人敲著木壤,,
敲出來的太平的音樂,,──
我們的歷史是一首民歌。
我們的歷史是一只金礨,,
盛著帝王祀天的芳醴,!
我們敬人,我們又順天,,
我們是樂天安命的神仙,。
我們的歷史是一掬清淚,
孔子哀掉死麒麟的淚,;
我們的歷史是一陣狂笑,,
莊周,,淳于髡,東方朔的笑,。
我是中國人,,我是支那人,
我的心里有堯舜的心,,
我的血是荊軻聶政的血,,
我是神農(nóng)黃帝的遺孽。
我的智慧來得真離奇,,
他是河馬獻(xiàn)來的饋禮,;
我這歌聲中的節(jié)奏,
原是九苞鳳凰的傳授,。
我心頭充滿戈壁的沉默,,
臉上有黃河波濤的顏色,
泰山的石溜滴成我的忍耐,,
崢嶸的劍閣撐出我的胸懷,。
我沒有睡覺!我沒有睡覺,!
我心中的靈火還在燃燒,;
我的火焰他越燒越燃,
我為我的祖國燒得發(fā)顫,。
我的記憶還是一根麻繩,,
繩上束滿了無數(shù)的結(jié)梗;
一個結(jié)子是一樁史事──
我便是五千年的歷史,。
我是過去五千年的歷史,,
我是將來五千年的歷史。
我要修葺這歷史的舞臺,,
預(yù)備排演歷史的將來,。
我們將來的歷史是首歌:
還歌著海晏河清的音樂。
我們將來的歷史是杯酒,,
又在金礨里給皇天獻(xiàn)壽,。
我們將來的歷史是滴淚,
我的淚洗盡人類的悲哀,。
我們將來的歷史是聲笑,,
我的笑驅(qū)盡宇宙的煩惱。
我們是一條河,,一條天河,,
一派渾渾噩噩的光波!──
我們是四萬萬不滅的明星,;
我們的位置永遠(yuǎn)注定,。
偉大的民族,!偉大的民族!
我是東方文化的鼻祖,;
我的生命是世界的生命,。
我是中國人,我是支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