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傅”與“師父”9 M$ K5 P/ A$ L6 D8 l1 r* X
看到998大俠的師傅帖子,,有感而發(fā)。
" G5 Q3 m4 W! s( J2 c @. f1 ^+ Q" U) R) J# g
在中國人的教育辭典里,,“師傅”與“師父”是兩個與教師密切相關(guān)的概念,,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不了解“師傅”與“師父”區(qū)別在哪里,往往混用這兩個稱呼,。這提醒我們,,有必要通過梳理“師傅”與“師父”這兩個稱呼所指的演變,辨析清楚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看混用這兩個稱呼是否適宜,。
, |. N0 ^+ u" J; k
2 Q" t+ d( `8 V' M “師傅”一詞,早在戰(zhàn)國時期就出現(xiàn)了,,而且從一開始就是用來指老師的,�,!稑b梁傳》昭公十九年有這樣的說法:“羈貫成童,不就師傅,,父之罪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年已8歲的兒童,,如果不進學(xué)從師,,那是父親的罪過�,!度纸�(jīng)》所說的“子不教,,父之過”,說的就是這一意思,。9 c/ D7 i2 C7 V( |9 Y% H( _
/ T7 o! @( W; ]9 ~; [. |8 \2 Y 戰(zhàn)國時期稱老師為師傅,,還有另外一條材料可以佐證。根據(jù)《戰(zhàn)國策》的記載,,在呂不韋的操縱下,,在趙國做人質(zhì)的秦公子異人終于回到了秦國。秦王令異人試誦詩書,,異人推辭說:“少棄捐在外,,嘗無師傅所教學(xué),不習(xí)于誦,�,!边@里師傅與教學(xué)關(guān)聯(lián),顯然指的是老師,。' D0 B% P8 N% ?0 m \
. M3 a* u: ?; b9 Y- K
秦漢以后,,師傅由泛指從事教學(xué)工作的老師,演變?yōu)榱藢V傅弁?包括帝和王)的老師,。師傅的這一意義,,來源于太師和太傅的合稱�,!妒酚洝峭蹂▊鳌罚骸皡翘訋煾到猿�,。”由一個“皆”字,,可見“師”和“傅”是并列關(guān)系,。《史記》中9處11次出現(xiàn)的“師傅”,,都是這一意思,。這時的“師傅”,總是和“宮廷”、“東宮”,、“儲君”,、“太子”、“皇子”等字眼聯(lián)系在一起,。從西漢到南宋,,這是師傅最通常的所指,明清時期,,依然保留了這一意義。% K3 l: D; x5 |( l+ c
, d2 F% O( w0 Y3 k( A; D; h. ]0 |. l 顯然是因為“師傅”的地位太尊,、聲望太高,,所謂的“身為師傅,貴極人臣”,,這一稱呼因此具有了一定的排他性,。從西漢到南宋,“師傅”的涵義幾乎為帝王之師這一特定的所指獨占,,很少例外,。從南宋開始,“師傅”的所指逐漸下移,,平民百姓的教師也可以蒙受此稱,。如朱熹既用師傅來稱呼帝王之師,也用來稱呼一般的授業(yè)者,。至于用師傅來稱呼工,、商、戲劇等行業(yè)中傳授技藝的人,,則是清代中后期以后的事情,。按工人們在工廠互稱“師傅”的習(xí)慣,稱任何一個成年人尤其是年長的人為師傅,,則更是 20世紀60年代的事情,。1 P1 u7 C$ {( U" [
) h% o' b, C+ ]) x “師父”之稱,不僅出現(xiàn)得較晚,,而且使用的頻率也非常有限,。《四庫全書》雖然有數(shù)百次的出現(xiàn),,但大都別有所指,,與我們要討論的“師父”不同。* A2 R2 }8 k5 |5 \+ `& {: m) S
8 l( V. o7 I- p2 G( ` “師父”的稱呼,,是在唐代出現(xiàn)的,。姚思廉的《梁書》中,說高祖德皇后郗徽的祖父郗紹,曾任“宋國子祭酒,,領(lǐng)東海王師父”,。在《文苑英華》中,“師父”也一再出現(xiàn),。其中所指,,和“師傅”完全相同,既有泛指從事教學(xué)工作的老師,,如“臣雖駑劣不才,,竊服師父之訓(xùn)”;也有特指帝王的老師,,如“乘箕入相,,就三命而作鹽梅;投釣升朝,,封四履而稱師父”,。; D1 k4 j0 J! @+ g6 v2 B$ s
* g6 q1 J: |5 w$ ?8 R 唐朝以后,“師父”開始用來指具有特殊技能的人,。南唐尉遲偓的《中朝故事》記載唐咸通年間,,有個幻術(shù)藝人在京城表演。在一次表演失敗之后,,他向觀眾賠禮致歉說:“某乍到京國,,未獲拜所有高手,在此致此,。小術(shù)不行,,且望縱之,某當(dāng)拜為師父,�,!北彼钨M袞的《梁溪漫志》記載,高郵強盜尉九,,疾足善走,,日行數(shù)百里,氣勢猛壯,,白天吃喝,,夜則為盜。有一天早食時,,被一個道人“呼為師父,,且拜之”。這里一個善于幻術(shù),,一個疾足善走,,都是具有特殊技能的人。
% Z' ], N/ H" \0 s t) _
, P/ T! v$ f- _6 x |+ A* s9 E$ Q 在元明時期,“師父”往往用作對和尚,、道士的尊稱,。如耶律楚材的《湛然居士集·寄萬松老人書》中,有“嗣法弟子從源頓首再拜師父丈室”之語,;“錫號帝師”的著名僧人八思巴,,當(dāng)時士人大都稱他為“師父”�,!对贰ば谭ㄖ尽分�,,也有“諸僧道盜其親師祖、師父及同師兄弟財者”之說,。對于俗人依循僧寺禮儀,,稱僧人為“師父”,清初學(xué)者藍鼎元曾予以指斥:“凡遇禿廝,,皆呼師父。不思此何人也,,而師之父之?”(《鹿洲初集》卷十四)這說明了當(dāng)時稱僧人為師父的普遍,。
: ^6 ]0 r2 [. H0 I/ B. `1 y7 u( B7 Q$ W( l+ a
“師傅”作為尊稱,當(dāng)然含有尊敬的情感在內(nèi),,而“師父”將“師”作“父”一般地敬重,,感情顯然更加深摯。由于受重教尊師觀念的影響,,在傳統(tǒng)的觀念中,,父親和老師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舊時更為普遍使用的“父師”一詞,,就典型地體現(xiàn)了這點,。“父生之,,師教之”,、“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在一個人的成長道路上,,父親有生養(yǎng)之恩,老師有教育之誼,�,!皫煾浮钡姆Q呼,在保留了原有的傳授知識或技藝的意思之外,,還灌注了更多的情感色彩,,表現(xiàn)了古人對老師猶如對父親一樣的感情。“且道士之稱受業(yè)師,,則曰師父:于師前自稱,,則曰弟子,此理之正也,�,!�(《王端毅奏議》卷十三)無論是僧道還是俗人,稱呼自己愛戴的老師為“師父”,,于理為然,,于情洽切。
0 D8 d' M6 a1 C4 V+ q3 ^8 ]# L3 k0 z/ h
“師傅”和“師父”最基本的意義是相通的,,這就是指傳授知識或技藝的人,。相對于“師傅”而言,“師父”的所指更加寬泛一些,,它包含了“師傅”的一切意義,。在很多情況下,這兩個詞可以混用,。如《榖梁傳》中的“師傅”,,在《白孔六帖》和《淵鑒類函》中就寫作“師父”。一個人只要對自己的師傅深懷敬意,,師傅的年齡和自己的父親相當(dāng),,他就完全可以稱呼自己的“師傅”為“師父”。
k& s* E( `- a9 G
) U; t3 ~- m& x& q: ~&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