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維新告訴記者,,空間站就像是一座空間大廈,是在太空軌道上逐步組裝起來,。當各種部件在地面上設計完成以后,,借助大型的運輸工具,也就是能夠進行大運載的火箭把大的部件送入到太空,,這是地面研制技術,。還有組裝技術,包括比較實用的機器手,,因為大的部件是無法靠人使用的,需要使用機器手,。 焦維新說,,建設“天宮一號”空間站最關鍵的部分就是“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航天器通過軌道參數的協調,,在同一時間到達太空同一位置的過程稱為交會,。對接是在交會的基礎上,通過專門的對接機構將兩個航天器連接成一個整體,。實現兩個航天器在太空交會對接的系統(tǒng),,稱為交會對接系統(tǒng)。
7 P" i, M; h7 m- v7 q; F1 ]! | 焦維新說:“我國現在還沒有實現飛船的空間交會對接功能,�,!癜恕ⅰ窬拧钪骘w船正在進行這方面的實驗,。而我國的空間交會對接技術也是一個逐漸完善的過程,。不僅是一次對接,還需要二次對接。在對接時,,需要兩個航天器的軸線在同一條直線上,,并且相對速度要接近0。這個難度是非常大的,,因為兩個航天器的速度都很快,。就像是地面的兩輛急速飛馳的跑車,要讓它們的距離必須一直保持在1米左右,,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
; Y* h+ W# B9 I: y/ T 焦維新告訴記者:“國際空間站的構造屬于橫架式結構,,也就是說在距離大氣層300-400公里以外的空間上有一個大梁,,在這個大梁的有些地方可以接太陽能帆板,在一些地方建造各種實驗艙,�,!薄疤鞂m一號”也是選擇在距離大氣層300-400公里以外建立。
! L7 D4 ]5 _" A0 s; h0 a l3 u 我國目前研制的“天宮一號”采用的是兩艙結構,,分別為實驗艙和資源艙,。實驗艙可保證艙壓、溫濕度,、氣體成分等航天員的生存條件,,用于航天員駐留期間在軌工作和生活,密封的后錐段安裝再生生保等設備,。實驗艙前端安裝一個對接機構,,以及交會對接測量和通信設備,用于支持與飛船實現交會對接,。資源艙為軌道機動提供動力,,為飛行提供能源。
3 ?) }8 |7 Y! t w; V 目前,,“天宮一號”雖還處于研制階段,,但張履謙院士表示,總體說來,,“天宮一號”里的配套設施一般必須包括氧氣呼吸裝置,,廢氣吸收裝置,防止空間的輻射照射裝置以及宇航員長期生活具備的各種條件,。其中產生動力的推力艙,、生活艙、實驗,、接口等都是空間站上比較重要的裝置,。
3 w# E: Q3 t: K( Y 若要在“天宮一號”里工作和生活,,還要考慮應對各種緊急突發(fā)事件的發(fā)生。其中包括氧氣裝置故障,,或控制陀螺失靈,甚至連廁所不能用都能稱為是大問題,。所以在建造時需要考慮到各種緊急應急措施,。像國際空間站,,一直都有個聯盟號飛船在為它保駕護航,,如果空間站出現問題,,它可以進行維修,還可以接宇航員回到地球,。航天飛機的拉動力系統(tǒng)可以定期為空間站加速,使空間站一直在自己的軌道內運行。如果氧氣裝置出現了問題,,還可以運用制氧的原料自己制氧,。
0 D2 c1 O/ y9 ?0 E1 t “‘天宮一號’只是我國空間站建設的起步,今后我們會慢慢建設大型的空間實驗站,,預計大體要花上一二十年的時間,,等到2020年預計我國的空間站就可以逐步完成了,。”張履謙說到,。' n& F( D5 ]3 _( p4 H
& h7 ]0 C7 p, z2 X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總裝備部副部長張建啟7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透露,,“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的研制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之中,,如果一切順利,中國將于2010年底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天宮一號”,。 % M! v( r8 H4 S/ Y; [" i, ?5 q
張建啟介紹,“天宮一號”重約8.5噸,,分為支援艙和實驗艙兩個艙,搭乘的載荷比神舟系列飛船大大提高,�,!疤鞂m一號”有一個對接接口,,每次可以與一艘飛船對接。 “天宮一號”是中國為下一步建造空間站而研制的空間目標飛行器,主要任務是作為空間交會對接目標,,完成空間交會對接飛行試驗;保障航天員在軌短期駐留期間的工作和生活,,并保證航天員安全,;開展空間應用、航天醫(yī)學實驗,、空間科學實驗和空間站技術試驗,;初步建立能夠短期載人、長期無人獨立可靠運行的空間試驗平臺,。 “完成上述任務后,,我們將就開始第三步任務,爭取在2020年建成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站,�,!睆埥▎⒄f,,此后,“天宮一號”就將升級改造成貨運飛船。貨運飛船既具有交會對接功能,也具備燃料補充功能,,可以對空間站在空間進行燃料補充。貨運飛船的第一次發(fā)射將在海南文昌航天發(fā)射場進行,。 張建啟透露,,在“天宮一號”發(fā)射成功后,,中國將陸續(xù)發(fā)射神舟八號,、九號,、十號飛船,,用來和天宮一號對接,。按照從無人對接到有人對接的計劃,神舟八號將是無人飛行任務,如果順利,,神舟九號,、十號將搭載航天員,。 神舟八號、九號,、十號這3艘飛船將一起生產,,這是神舟系列飛船首次轉入批量生產,。“在神舟七號之前,,飛船都是實驗狀態(tài),。批量生產是一個重大進步,不僅可靠性將在原有基礎上大大提高,,造價也將逐漸下降,。”張建啟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