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與木炭
有一位年老的富翁,非常擔心他從小嬌慣的兒子的前途。雖然他有龐大的財產(chǎn),,卻害怕遺留給兒子反而帶來禍害,。他想,,與其留財產(chǎn)給孩子,,還不如教他自己去奮斗。
他把兒子叫來,,對兒子說了他如何白手起家,,經(jīng)過艱苦的拼搏才有今天。父親的故事感動了這位從未出過遠門的青年,,激發(fā)了他奮斗的勇氣,,于是他立下誓愿:如果不找到寶物決不返鄉(xiāng)。
青年打造了一艘堅固的大船,,在親友的歡送中出海,。他駕船渡過了險惡的風浪,經(jīng)過無數(shù)的島嶼,,最后在熱帶雨林中找到了一種樹木,。這種樹木高達十余米,在一片雨林中只有一兩株,�,?诚逻@種樹木,,經(jīng)過一年時間讓外皮朽爛,留下木心沉黑的部分,,會散發(fā)出一種無比的香氣,。放在水中,它不像別的樹木浮在水面,,而會沉到水底去,。青年心想:這真是無比的寶物啊,!
青年把這濃香無比的樹木運到市場出售,,可是沒有人來買,,這使他非常煩惱,。偏偏在與他相鄰的攤位上有人在賣木炭,那小販的木炭總是很快就賣光了,。剛開始的時候青年還不為所動,,日子一天天過去,他的信心終于動搖了,,他想:“既然木炭這么好賣,,為什么我不把香樹變成木炭來賣呢?”
第二天他果然把香木燒成木炭,,挑到市場,,一會兒就賣光了。青年非常高興,,得意地回家告訴他的老父,。老父聽了,忍不住落下淚來,。
原來,,青年燒成木炭的香木,正是這個世界上最珍貴的樹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小塊磨成粉屑,,價值就會超過一車的木炭。
這是佛經(jīng)里釋加牟尼說的一個故事,,他告訴我們兩個智慧:一是許多人手里有“沉香”卻不知道它的珍貴,,反而羨慕別人手里的木炭,最后竟丟棄了自己的珍寶,。
二是許多人雖知道希望成為圣賢是偉大的心愿,,一開始也有成圣賢的氣概,但看到做凡夫俗子最容易,,最不費力氣,,最后他就出賣自己尊貴的志愿,,淪落成凡夫俗子了。
人生最大的缺憾,,就是和別人比較,。和高人比較,使我們自卑,;和下人比較,,使我們驕傲。外來的比較是我們心靈動蕩不能自在的來源,,也使得大部分的人都迷失了自我,,障蔽了自己心靈原有的氤氳馨香。
因此,,佛陀說 一個人戰(zhàn)勝一千個敵人一千次,,遠不及他戰(zhàn)勝自己一次。
————————————————————————
我們當然知道那一車沉香的價值,,那本來可以成為這個人一生的幸福的,,為什么?因為幸福站在他面前時,,他并不認識它,。
幸福,那也需要認識嗎,?當然,,光彩奪目的是幸福,暗淡無光的未必不是幸福,;人人向往的是幸福,,無人注意的未必不是幸福;屬于他人的是幸福,,屬于自己的也未必不是幸福,,倘若一不留神,對幸�,?醋吡搜�,,我們便有可能犯“沉香木炭”的錯誤。
美國的淘金熱興起時,,一位青年賣掉了自己的農(nóng)場,,興沖沖地趕往西部。九年后,,他空手而歸,,卻發(fā)現(xiàn)被賣掉的農(nóng)場上車來人往,這就是著名的門羅金礦,。在這位青年與新農(nóng)場主交換契據(jù)的那一刻,,他看到了別人的木炭,,丟掉了自己的沉香。
其實,,認識幸福并不困難,。它需要的只不過是一點自信,一點執(zhí)著,。當眾多科學家都高舉實驗物理的旗幟,,一股腦地扎進實驗室時,愛因斯坦卻端坐于圖書館中,,一心一意地搞他的理論物理,。最終,相對論的誕生,,證明了理論物理研究正是屬于愛因斯坦的沉香,。
常常想,“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為什么幸福的人就不能有不同的幸福呢,?難道這個世界上的幸福都只是一個形狀,一種規(guī)格嗎,?不,不是這樣的,。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與眾不同的幸福,我們?nèi)鄙俚�,,也許只是發(fā)現(xiàn)它的眼睛,,認識它的心靈。 我們不能富甲天下,,揮金如土,,那就讓我們輕輕松松,過閑適的生活吧,;我們不能權(quán)傾一時,,名利雙收,那就讓我們平平淡淡,,過安樂的生活吧,;我們不能的事太多了,為此而煩惱憂愁卻大可不必,,因為那本來就是不屬于我們的心腹,,當我們?yōu)椤笆 倍羁鄷r,當我們被別人的光芒籠罩時,,當我們對別人的幸福艷慕時,,審視一下自己的所有吧,,也許那一直被你忽視的當作木炭一樣的東西,正是你生命中的沉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