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羽飛矢兄:
( M5 A8 C+ ?8 v4 J: k4 z2 N; y 7 Q8 P$ ? x. d; O! J5 O
今天就詳細就此工件的使用情況,制造工藝,可行制造方案做一個深入的論述:先說一下此鉆頭的使用環(huán)境,你剛開始的錐孔方案應該是沒了解清楚開刃口的方向所"設計"的,如果是外斜內直,內孔切出來的東西是5毫米的,你設計一個最小處5毫米到最大處5.5毫米的錐孔,當然容易排屑!但實際上是相反,刀刃是內斜外直地刃切出來的,外園處5.5毫米,,被切下來的5.5毫米廢料將被擠壓到5毫米的內孔變形,,一直到被排出鉆頭之外.所以將內孔做成錐度或者兩級內孔也沒太大意思,壁厚控制好在你加工能力范圍內最薄就可以了
" l% W' W) P6 W0 I9 o/ S& R
; E% @7 W8 Z) x7 Y' C+ m; d: l 我剛才認真的看了一下兩支外徑7毫米的鉆頭內孔,以前買10幾塊一支鉆頭內孔是"純粹用麻花鉆鉆出",既沒有精車,更沒有絞過,內孔壁厚是0.7左右,外7毫米,內孔5.5~5.7毫米.我甚至可以看見內孔中間由兩頭轉穿所形成的接刀痕跡.以前買的所謂進口7MM的,內孔是6的左右,,壁厚變成0.5了,可見車刀紋.你的0.25壁厚是樣品尺寸還是你設計的??( ]- k+ m" l2 X0 M5 C! P4 p7 g: f
+ S2 i( g5 u: C8 s$ I6 ^
我實際使此鉆頭時,發(fā)現(xiàn)國產的和進口的最大區(qū)別在于磨損快慢,內孔的排屑好壞并沒有多少區(qū)別.如果你是鉆復印機用的80克亞粉紙,雜志用157克的雙銅紙,甚至300克的單銅紙,都只會有有鉆頭磨損得快慢區(qū)別,就算是0.75的壁厚排屑都沒任何問題,紙張并不會導致內孔積屑.但一鉆到經過覆膜處理(印刷行業(yè)的過膠),表面有膠層的紙張就麻煩了,,隨著使用的時間一長.鉆頭摩擦的熱會很快將內孔廢屑上的膠融化,造成嚴重堵塞,由于鉆頭刃部溫度高,后尾溫度低,屑伴隨著融化了的膠到鉆頭后面溫度降低時幾乎就固化了,完全粘死在鉆頭內孔內,這是無論你鉆頭光潔度有多高,設計成錐孔都無法解決的問題!' {5 O5 V- h E i% g
2 T8 L6 d( E; ^- Y1 L
解決辦法只有一個,堵塞之后更換鉆頭,用臺鉆將堵塞在內孔的紙和膠鉆穿.有條件的再裝個使用砂紙的小磨頭將內孔拋拋清屑就可繼續(xù)使用,當年我不懂任何機加工時,將內孔磨尖都是拿個錐型小磨頭手工磨鋒利一下而已 
! {+ c5 n/ w8 }( x- ^4 j6 B ' K; A% U3 w$ Z5 H" Z2 S$ e+ m
: m- v8 S7 y8 F. H
最后論述一下我認為絕對經濟可行的加工辦法:只使用普通加工設備& U( J( R5 ^0 s- [; Y1 f5 ?5 G
" R+ M7 E7 }# R
1:用最大外圓處直徑的材料下料(計算是車床切斷一刀算0.2加工費),最好買冷拉料,有條件的用無心磨再光一刀外圓取基準面精度(無心磨加工費0.15)# ~: g3 T% j9 G" x. A: K
7 B5 }9 Z$ p) U& c) X2:用儀表車床夾頭裝夾,分兩次掉頭將內孔鉆穿.你的6136太大了,轉速也不夠,加工這么小的工件連電費都虧了,買臺五千塊以上可以開4000轉以上好點的17型儀表車.順便將裝夾鉆頭的勾槽車出,(鉆孔加工費0.5,車槽0.2)
/ b! f3 R" N2 V4 [ * }4 ]: j* a3 A; a6 d
3:內孔用整體合金棒料磨把內孔鏜刀,高轉速鏜一刀很快的,修正內孔型位精度和尺寸,(加工費算0.8好了)
/ W# L, I, y+ o+ c
/ Q8 o6 V" q" _9 n( F6 W) H, n: t / n2 J! u: h, k$ W$ E
4:如果真要保內孔精度,用高速鋼絞刀再絞一刀就好了(0.5)8 U1 k! k8 A: N" L8 V$ L; b# [1 ^
$ Q* R+ U3 Y4 w. c: U C ?8 G O0 k4 a# ^( _2 w, ]
5:一夾一頂,將外圓車到尺寸,這個鋼件如果壁厚在0.5左右,車起來困難還不是很大,以前我車壁厚0.5左右,外圓直徑8MM,長度80的"鋁合金"工件,難度比這個要大多了,,主要是工件鋼性太差(車工算1.0好了),這個工件尺寸精度對于機加工來說是基本上沒有要求的,,保內孔很外圓同心度不超過0.1應該絕對沒有任何使用問題.
( [: H( Y$ i+ W; `' W: H ' ]6 @9 l. W+ W3 u, |! x. ]
j3 _- d8 Q! z6 m6 Y) X
6:砂紙或者拋光布去掉表面車刀紋
+ ?3 X+ P' H. r' {* H0 t) v
3 |# b/ F- j( Z* H% ?; A
4 l# w6 b3 x3 j7:送去一般大點的熱處理廠,做"表面熱處理"-------氮化 !不過對于一只壁厚只有0.5的工件來說,隨便氮化深度0.2~0.3,接觸面積外圓+內孔一合計,基本就是"整體淬火"的效果,整個工件都是硬的.(熱處理費用大約8塊一公斤,算到一件上估計0.1都不用)
; F5 H5 o' ]0 t9 i) ^" V + ~" G9 l) t: e0 e
& N' z8 m3 g3 h. d9 f, ~! V# Z% v
+ K, ?% x- q+ _ {6 a1 c( P2 B 熱處理為何會要選局部"淬火"?我認為你設計得最失敗就是這里, 竟然要上升到去軸承廠內部專用的淬火爐的程度"你也太有才"了! 追風打死都不相信,外7內6長度60的0.5薄壁工件,有淬火工藝變形度控制得比氮化還好的!!這是熱處理加工時,相差一倍的加熱溫度啊,氮化四、五百度,,淬火動輒八九百過千度,絕對性的壓倒優(yōu)勢!
" l, ]7 H7 Z% i) R( H! W% b% Q
& f0 \5 A4 ?/ N! n, I" H! p8:熱處理回來之后你用工具磨刀機頂兩邊光外圓也好,甚至拋光也好,肯定就不至于要去到穿心軸磨外圓的地步.除非你車出的同心度太差.不過如果換著我來加工,用無心磨磨外圓,狠心點的修砂輪和導輪,。連45度的倒角一起磨出,無心磨這些設備這才叫效率高,工具磨效率太慢了5 }' r% p0 @. a- U2 G
) N2 j: A: M1 f1 [
9:用沖針研磨三滾輪扶架扶住接近刃部的外圓,將內孔磨出刃口0 }0 H$ N' U. ^! C8 F
1 @6 o$ F3 N6 K# F" n) j 至于材料選擇,,一般含鉻和含鋁的鋼材才會有好的氮化效果,,不過絕對用不上“38鉻鉬鋁”這種頂級的滲氮鋼材,我看你上幾帖提到這種材料,,估計你也想到要去氮化處理了,,因為車、鉆削時太難加工了,。建議使用2CR13,,3CR13這些低碳馬氏體“不銹鋼”就行了。加工難度比GCR15軸承鋼要好加工,。
1 m2 Z" w2 }9 a ( \5 j( a8 J* _1 @1 o
: m0 g+ i: q: b$ y2 m
最后請兄弟你詳細點評一下我的加工方案,,說得好的鼓個掌,說得不好詳細批評一下,,也對得起我半夜三點在這里碼一大堆字了,。7 p$ N; A2 W8 B: F3 z( h* S
: u6 m4 C1 x' H5 Q 3 a1 f. d% K* L/ d0 g9 x
% l1 b) u; I+ p: x9 o
0 T" q* g- h4 E
: u" |4 B) J& k, ? s: n
+ T" _9 R# L1 X& ^0 S5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