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北大校長林建華正式宣告卸任北京大學校長一職。在中國這所萬眾矚目的大學,,三年祭酒生涯,,他留給人們的所有記憶,似乎還只有“白字事件”上的“鴻浩”演講,。
* a p" P, f! j, b& X! Z; \ z6 f校長念錯字人之常情,,大學一蹶不振才是“夢華錄”:中國文化之邦,,人口居世界第一,,建國近70年,經(jīng)濟騰飛,,大學建設卻還在發(fā)展中國家階段:既沒有可在世界扛鼎之大學,,也從未出現(xiàn)可與梅貽琦、胡適之等并肩之校長,,連可以讓人記住的都幾乎沒有,,可謂咄咄怪事! 本來,,一個好的校長,,是一所大學的總舵主,有著振衰起弊的位置意義,。當年,,蔡元培主政北大時,曾以其遠見卓識與人格魅力,,不僅深刻地影響和塑造了北大的精神氣質(zhì),,也讓北大從官僚療養(yǎng)院,逐漸學術(shù)轉(zhuǎn)型為國內(nèi)外都知名的卓越大學。 而蔡元培的后任林建華先生,,走馬上任三年來,,除了念了白字注定同樣青史留名之外,他到底還有什么事跡值得后來者記住和留念,?謾罵不必,,但是中國的大學及其校官,確實該反思了,,也該讓民眾說一說了,。我自己,暫時閑談三點,。
1,,林校長的“白字事件”問題:大學校長的人文素養(yǎng)是否該提升?
大學始終不同于衙門,。大學校長不能僅僅只是行政官員,。對于一所研究性大學而言——即便這個大學是純理工的,校長的理性權(quán)威不能只建立在權(quán)力之上,,更為基礎的也更為核心的要求,,是他本身的人文素養(yǎng)足以勝任。 N* E9 q# p/ u. ~% S. ^
也就是說,,大學校長個人的人格因素,,才是是影響和感染師生的最重要力量,而不是官威,。只有他體現(xiàn)于學識,、品德、辦學理念,、文化關懷及人格魅力中的人文素養(yǎng)足夠,,他才能明白大學的使命,他的認知才能決定他所主持的大學的文化關懷,、學術(shù)抱負和社會擔當所在,。只有這樣,才能確立頂尖大學不是職業(yè)培訓所,、機器制造廠,、或者干脆就是“精致的利已主義者”集中營。 但是人文素養(yǎng)不是空洞的,,它需要牢靠的文化素質(zhì)作為支撐,。但是遺憾的是,中國大學校長選拔歷來是理工先行,,林建華等大學校長似乎在人文這方面都極度欠缺,。這不僅只是北大及林校長單方面的問題,。 舉幾個有名的例子:2005年5月,宋楚瑜訪問大陸,,并在清華演講,,校長顧秉林接待,并贈送書法,,可念到 “瓠離分裂力誰任”時,,將“瓠”念成“瓜”(gua),學生們哄堂大笑;同年7月,,郁慕明訪問人大,,校長紀寶成致辭,將《詩經(jīng)》“七月流火”理解成天氣炎熱,,成為兩岸笑話,;2006年4月,連戰(zhàn)訪問廈大,,演講后題字“泱泱大學止至善巍巍黌宮立東南”,,號稱朱子后人的朱崇實校長,當場把“黌宮”錯念成了“皇宮”,,臺下一片笑倒,。 ' l8 _9 r6 _9 z. y/ v& K
大學教育的最終理念,說到底是一種人文的教育,,而倘若掌舵的校長本人都是不合格的,,試問如何給大家?guī)罚绾晤I導師生,,如何獲得道德上的權(quán)威,,如何在人格上受到誠心的尊重?
2,,林校長的“公開信”問題:大學是權(quán)威主義壓制地還是獨立精神的培育所,?
林建華先生念錯字,,平實地說,,雖然這樣的常用字確實不該念錯,但也畢竟只是念錯字而已,,人情所難免,,不必上綱上線。但以我的觀察而言,,我對林校長如有批評,,反倒重點不在白字,而恰恰導源于他隨后公布的“道歉信”,。 當初,,他的這封道歉信一出,,緊接著各種洗白文鋪天蓋地,同情者有之,,敬佩者有之,,似乎感恩涕零者也不少。但在我看來,,正是這封道歉信,,多少暴露出了林校長甚至是我們絕大多數(shù)校長們在大學辦學理念上的誤區(qū)。 在這封信中,,林校長充滿委屈,,也充滿抱怨,他覺得師生們關注他讀錯字卻沒理解他的“理念”,,他大義凜然地教導北大師生們說: “焦慮與質(zhì)疑并不能創(chuàng)造價值,,反而會阻礙我們邁向未來的腳步。能夠讓我們走向未來的,,是堅定的信心,、直面現(xiàn)實的勇氣和直面未來的行動�,!� 在我念來,,堂堂北大校長說出這樣的話,是很奇怪的,。因為,,我們都熟悉,大學的理念,、科學的精神,、學問的研究,其靈魂就在于質(zhì)疑,,只有在不斷質(zhì)疑中再接受或推翻現(xiàn)有結(jié)論,,社會與大學才會進步。頂尖大學不僅是培養(yǎng)技術(shù)人員,,更要培植公民,,如當年竺可楨校長所說,“培養(yǎng)學生研究批判和反省精神,,以期學者有自動求智和不斷研究的能力”,,而不是以莫名其妙的“焦慮”的理由,認為“質(zhì)疑并不能創(chuàng)造價值,,反而會阻礙我們邁向未來的腳步”,。 ![]()
(圖:一份2018年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 不難推測,林校長的這套大學觀念,,其實還停留在過去高度權(quán)威主義的教育體制之中,,他眼中中國精英群體的培育方向,,不是清醒而富理智的頭腦、不是明辨是非而不徇利害的氣概,、更不是深思遠慮不肯盲從的習慣,,而還是只是服從、聽話,、奉獻犧牲,、自掃門前雪。 這不僅有違科學精神,、學問研究的本真,,更違背了大學開辦及培養(yǎng)人才的初衷。用這套理念指導大學,,辦科研院所,,哪里會有創(chuàng)造性,哪里找尋質(zhì)疑權(quán)威與長官的勇氣,,又如何讓北大及北大精英們走向世界前列領導世界潮流,?
3,林校長的三年免職問題:大學校長的任期該如何合理化,?
自2010年12月起,,到眼下的2018年,僅僅八年之間,,林建華以一人之身,,連任重大、浙大,、北大這中國三所重點大學校長要職,,可謂席不暇暖,東奔西走,,辛苦備至,。 但是,大學不是酒店,,不是客舍,,大學校長更不是找個旅游景點打卡。大學校長尤其是北大這樣的頂尖學府,,作為一校最高負責人,,是不應該作為官員過渡所來設計的,。這樣頻繁的調(diào)動,,基本上剛熟悉人事就得換下一家,試問如何展開工作,,如何帶領北大師生沖刺世界一流大學,?
7 I* R2 M9 Q5 x, s因為林校長如此過山車的仕途變遷,、職位轉(zhuǎn)換,網(wǎng)絡上還流傳過這么一個段子:某學生,,本科上的是重慶大學,,碩士念的是浙大,博士上的是北大,,如此,,最后畢業(yè)證上蓋的校長印章統(tǒng)統(tǒng)都是“林建華”三字。這學生拿著畢業(yè)證去找工作,,結(jié)果面試官懷疑他行騙:“造假也要專業(yè)一點好嘛,,你就不能多刻幾個章?” 根據(jù)2018年7月份的一份調(diào)查數(shù)據(jù),,我國大學校長任職時間為1——5年的最多,,占據(jù)總?cè)藬?shù)的64.29%,“一流大學建設高�,!毙iL的平均任職時間為4.74年,,這與我們五年一任的任官規(guī)則高度一致,而與民國特別是現(xiàn)在國際通例的大學校長長任期的慣例相違背的,。這在某種意義上還是將大學作為政府機關部門在作管理設計的,。 而大學校長,尤其是北大這樣的學府,,其校長職能的發(fā)揮,,確實需要長時間的沉淀累積,過度頻繁的更換,,必然會存在諸多問題,。比如,只關注任職期內(nèi)短期政績,,而不思衡量長遠未來的規(guī)劃發(fā)展,;比如,一所大學的發(fā)展本需長期規(guī)劃,,短任期較難落實治校理念等等,,都是顯而易見的問題。 ; u0 I4 E* d ^. O# D
所以,,由林校長的退位讓賢,,我想到了很多問題,也感覺到一種悲觀,。但轉(zhuǎn)念一想,,也沒什么了,正如黃舒駿歌里唱的,,“雖然結(jié)果令人傷心,,了解之后也沒有什么了不起”的了,。黃粱夢熟,反正說了也白說,,就此打住,,還是繼續(xù)吃我的黃燜雞米飯去吧。 % k2 W( c4 p1 t+ i7 ^9 {, o#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