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起了小學時上語文課,,教的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老師后來問我們:怎樣才能知道廬山的真面貌呢,?答案是要繞一圈從各個角度看,,還要晴里看雨里看霧里看,看盡所有風光才能明了那是怎樣的廬山,。
看山尤若此,,何況看世看人?自那堂課后,,我常問自己:這個問題可以有多少角度分析,你都想到了嗎,?如果條件變了答案會有多少變化你知道嗎,?我學數學物理時這樣問自己,,反復研究別人不屑多看的最簡單的定理公式,自己出題自己做,。閱讀理解時字斟句酌,,學過的課文會用不同的語氣反復誦讀細細揣摩�,?葱≌f會對人物性格,、社會背景、各事件的偶然性必然性一一分析,。我讀理論性強的書會不斷融入自己的案例解讀,,再給各方觀點細密的加上限定條件應用范圍等注腳。雖然我文科理科都不是最好的,,卻也算得文理兼修,,綜合能力很是出色。
文理本就是一體的,。搞理科的沒有浪漫的情懷瘋狂的幻想就沒有創(chuàng)造力,,搞文科的沒有沉靜的大腦就會迷失了他自己。他們同樣都快不出自己的領域,,看不見廬山的真面,。
無論世事還是人心都不會刻意的騙你。只是廬山無法轉身,,你又不肯蓮步輕移踏遍山山水水尋他的真面,。原地的哭泣是沒用的。
ps:這原是昨天特特寫給朋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