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音流芬《凈空老法師法語》二
△但也有持戒很好的人得不到定的,。這是由于他自以為持戒清凈,,看不起人,有貢高我慢、是非人我心,,所以不得安定。不過,,雖然這樣,,他也能得人天福報,即使墮入惡道,,福報還是有的,。(舉貓狗為例)。
△修學(xué)佛法要能舍,,什么都舍,,不但世間法要舍,出世間法也要舍,。如果不舍,,就生貪愛,起執(zhí)著,不能上進(jìn),,比如上高樓,,必須到了一層舍一層,才能到頂層,。俗語“舍得舍不得”是從這里來的,。
△我們決對有能力往生凡圣同居士。能不能往生,,關(guān)鍵在于能不能把外緣放下,。這個權(quán)在自己手上,不在佛菩薩手上,。舍得越干凈越好,,成功的成份就越大。
△讀誦大乘,,在我們初學(xué),,是相當(dāng)重要的科目。我們自己一身的毛病,,自己不知道,,讀了佛經(jīng),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對這樁事看錯了,,那個事也想錯了,。所以讀經(jīng)能開悟,悟到了自己一身的錯誤,,開悟決不是見鬼見神,。見鬼見神就壞了,就完了,,就沒有救了,。
△清凈心是心理解脫,把心上的妄想,,煩惱,、憂慮、牽掛,,一條條捆綁著的繩索解掉,,于是心得自在,智慧也就現(xiàn)前了,。
△大家都在講環(huán)境保護,所謂“環(huán)�,!�,。要求環(huán)境清凈,先須要求人心清凈。因為佛在經(jīng)上講,,“依報隨著正報轉(zhuǎn)”,。環(huán)境是依報,人心是正報,,人心不清凈,,環(huán)境怎么能清凈呢?要達(dá)到人心清凈,,唯一有效的方法是佛法,,佛法的的確確能夠凈化身心,使我們心得解放,。
△一句佛號不但能除五蓋,,同時也破無明。專心念佛的時候,,五種蓋障都不會現(xiàn)前,,一句佛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拔掉無明,。所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清凈心最有營養(yǎng),,阿彌陀佛最補,,能使人健康、長壽,、不老,、不變。身心清凈,、怎么會衰老,?怎么會有病呢?老實念佛,,就是天天在進(jìn)補,,時時刻刻在進(jìn)補,可惜人們擺在面前不知道,。
△一般人沒有錢想發(fā)財,,發(fā)了財,又怕錢會貶值,,水火盜賊,,怨家債主會來損害,說不定剎那之間就不是自己的了,。世間無常,,生命也難保得住,,何況是五家所有的財產(chǎn)?所以覺悟的人,,對于身外之物不會看得那么重,,他能放下,能舍棄,,只求自心清凈,,這是佛教導(dǎo)我們的,什么是佛,?清凈心就是佛,。
△善要修得很自然,隨分隨力,,不要勉強,,不要去化緣,錢多多做,,錢少少做,,沒有錢不做,到處問人要錢,,這是在干傻事,。世間真正幸福的人,是沒有錢的人,,只要有飯吃,,有房子住就可以了,那就很自在嘛,。放下就與道相應(yīng),。不放下也不行,到時候一定要放,,經(jīng)上說,,“命終棄捐”,到這個時候就沒有辦法不放下了,。
△我們既然在人間,,要做一個好人,修一點小福報,,使這一生平平安安渡過去,,對父母兄弟夫婦親屬“當(dāng)相敬愛,無相憎嫉,,有無相通,,無得貪惜,言色常和,,莫相違戾,�,!狈蚱藓湍朗且患业拇蟾蟊荆彩菄野埠蜆窐I(yè)的根本,。
△“憎”是憎恨,“嫉”是嫉妒,。這兩個字是大煩惱,,是餓鬼地獄的業(yè)因,如果這些煩惱現(xiàn)前,,嗔恚心也就現(xiàn)前了,,心里不高興了。自己要覺悟,,要息怒,,這是我的業(yè)障現(xiàn)前,罪業(yè)現(xiàn)前,。不僅憎嫉是這樣,,貪愛也是罪業(yè)現(xiàn)前,業(yè)障現(xiàn)前,。這是要特別警覺的,,這就是在造三惡道的業(yè)因,這個不得了啊,。一覺悟馬上要念佛,,把這個心念清凈,把這個念頭念掉,,這樣就叫消業(yè)障,,這個就叫真正懺悔。去拜梁王懺,,水懺或搞其它什么的,,都消除不了業(yè)障,因為心不清凈,,心清凈業(yè)障就消除
△經(jīng)上說,,“有無相通”,我們財物不要吝惜,,我有他沒有,,我可以送給他,幫助他,;他有我沒有,,我也可以接受他。要曉得財是身外之物,。財富是從哪里來的,?你說,,“我很聰敏,我賺得來的,�,!边@話講不通。世間聰敏人很多,。為什么他們都沒有發(fā)財呢,?還有很多笨頭笨腦的人,他倒是發(fā)財?shù)�,。要知道,,那是修財布施功德得來的。前生沒有修因,,這一生是得不到的,。因此,我們只要守本分,,不要去強求,,什么都不要求。
△我(凈空法師)發(fā)心出家,,一分錢都沒有,,很多朋友替我擔(dān)心,我一點憂慮都沒有,。我告訴他們,,我命里該餓死,給我一座金山還是餓死,;命里不該死,,到明天自然有飯吃。究竟飯從哪里來,,我也不曉得,。明天還沒有到,何必想明天哪,。想明天就不得了了,,麻煩就大了。沒有明天的想法,,這使我一生過得很自在,。
△弟子們給我的供養(yǎng),要是積起來,,為數(shù)也真不少,,如果積著不用,我修的福報就死掉了�,,F(xiàn)在我把錢存到十方一切眾生的心里,,統(tǒng)統(tǒng)印書,,那我的福報就大了,有錢要會用,。有錢是福報,,用錢是智慧。現(xiàn)在發(fā)財?shù)娜肆邌�,,他忘掉了前世修的因,,今生不肯再修布施的因,福報就到此為止了�?
△智慧是從法布施來的,,所以要修法布施,普遍地宣揚佛法,,印送經(jīng)書,。健康長壽是從修無畏布施來的,如有人夜行怕鬼,。就應(yīng)當(dāng)送他到家,,使他沒有畏懼。財富是從財布施來的,,所以要捐獻(xiàn)財物濟貧扶困,,出錢印書、錄佛法音帶,,弘揚佛法,,度化眾生。
△三種布施,,一樁事情就可以做圓滿了,。什么事情呢?印經(jīng)書,。出錢去印書是財布施,,印了經(jīng)書送人,是法布施,,大家讀了經(jīng)書,,了解經(jīng)義,心開意解,,沒有怕懼了,,這是無畏施。我們要努力修善,,行布施,,但決不貪圖這一世間的享受。如果貪圖世間的享受,,這一生就出不了三界,,所以這個地方要修忍辱,,要忍得過這一生短短數(shù)十年寒暑,要咬緊牙根把它忍過去,,決不享受,。自己有福不要享,讓給別人去享,,唯一的目標(biāo)就是見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
△我們處事待人接物要有禮貌,,要有一個清凈歡喜的心,,要有低下的態(tài)度,不要傲慢,,言語決定要避免違戾,。普賢十大愿王里有“恒順眾生,隨喜功德”,。這二條很重要,。
△十方一切諸佛都有一個教區(qū),有比娑婆世界大的,,也有較小的,。唯獨阿彌陀佛的教區(qū)是盡虛空遍法界,換句話說,,無量無邊諸佛剎土都是阿彌陀佛的教區(qū),。世尊贊嘆阿彌陀佛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十方諸佛也同樣贊嘆,。度眾生成佛道第一個法門,就是凈土法門,,用其它法門,,所成就的只是阿羅漢、辟支佛,、菩薩吧了,,成就究竟圓滿的果位,一定要求生西方,。
△ “不可思議功德”,。什么叫功呢?執(zhí)持名號,,帶業(yè)往生,,這個是功,一往生極樂世界就不退成佛,這個是德(德跟得是一樣的),。當(dāng)然了啦,,最重要的是功,功是修因嘛,,你能修因才能得往生不退的果啊,。
△ 無量壽佛這一名號所包括的許許多多無量的意思里面,是以無量壽為體,,如果沒有無量壽,,一切無量都落空了。比如說,,你有無量的財寶,、智慧、德能,,如果沒有壽命,,一切無量不是落空了嗎?
△ 我們修行,,決不是從這一生開始,你有緣份在這個道場坐一個半點鐘,。你在過去生中已經(jīng)在無數(shù)諸佛處種了善根,,你才能在此地坐一個半點鐘。所以修行難,,真難,,要多生多劫修的呀,知道難,,你才會選擇最快捷,、最容易的念佛法門。這個法門怎么會容易呢,?說老實話,,絕對不是在于法門,而是佛的加持,。你對阿彌陀佛有信心,,是阿彌陀佛加持你。你能念到一心不亂,,是你自己的能力嗎,?不是的,是佛力加持,,臨命終時,,預(yù)知時至,也是阿彌陀佛神力加持,乃至于我在此地演講,,你們聽了歡喜,,也是佛的神力加持。如果不是佛力加持,,我說不出來啊,。你們聽了生歡喜心,也是佛力加持啊,。只要你念得有幾分相應(yīng),,佛力就能加得上。所以這個法門實實在在不可思議,。
△ 學(xué)佛的人講相應(yīng),,有人以為見神見鬼,見到奇奇怪怪的樣子叫相應(yīng),。那是弄錯了,,搞出妖魔鬼怪了。什么叫相應(yīng)呢,?我的想法,,我的做法,跟經(jīng)上講的一樣,,這叫相應(yīng),。例如經(jīng)上叫我們孝養(yǎng)父母,奉事師長,,我們真的做到了,,這叫相應(yīng)。我們自己的思想,、行為,、見解。佛教怎么做,,我們就怎么樣做,,這叫相應(yīng)。
△ 一切供養(yǎng)中,,法供養(yǎng)最最為殊勝,。法供養(yǎng)有七種,依教修行供養(yǎng)是第一,。依教修行供養(yǎng),,自己才有真實的成就,自己才有能力再幫助別人學(xué)佛,,如贈經(jīng)書或錄音帶,,這是代佛弘揚,,是上供諸佛;眾生得到利益,,是下化眾生,。
△ 求往生,必須“至心愿生彼國”,�,!爸列摹笔钦嫘模嬲\到了極處了,,沒有一絲毫懷疑,,沒有一絲毫猶豫,心中只有一個愿望——西方極樂世界,。除此之外,,一切所有牽掛,統(tǒng)統(tǒng)都舍掉了,。這也就是藕益大師所說的,,發(fā)菩提心。
△ “舍家棄欲,,而作沙門,。”作沙門并不是非出家不可,。身出家了,,心還在家,沒有用處,。佛法不著重形式。出家的家不是指有形的家,,是指三界之家,、煩惱之家、情欲之家,。欲就是家啊,,你要把這個東西舍掉�,!吧抽T”譯成中文是勤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你想想,,這是出家還是在家?出家在家都可以做到的嘛,。只要你真正想息滅貪嗔癡,,勤修戒定慧,那你就是沙門�,?梢娺@個沙門不是形式上的出家,,而是心理上真正的出家。有的出家人身出了家,,心沒有出,,還是搞名聞利養(yǎng),錢多了,,買房子,,買地皮,他不就有了家了,?這叫身出心不出,。在家真正修行的,身是在家,,居士的身份,,可是心已出家了,把情欲舍棄了,,真正是沙門了,,這叫心出身不出。還有身心俱出的,,象近代印光,、虛云等老和尚,這個很難得,。最后一種是身心俱不出的,,他們是已經(jīng)學(xué)佛了,也在誦經(jīng),,也在念佛,,也在拜佛,但對名聞利養(yǎng),、五欲六情,,還是貪圖享受。這種人是身心都沒有出家,,與道不相應(yīng)嘛,。所以要懂得出家有四種出家。
△佛陀在世時沒有繁瑣的儀規(guī),,在中國現(xiàn)有的儀規(guī),,那是歷代祖師所搞的,因為那時有那時的需要�,,F(xiàn)在每個人的工作已經(jīng)非常緊張,,再用這樣繁復(fù)的禮節(jié),,大家受不了,越簡單越好,,越省時間越好,。
△修凈土法門的方法,一定要專,,決定不要摻雜,,有人為了要消業(yè)障去拜藥師佛,為了要消災(zāi)免難去拜觀世音菩薩,,好象每一位佛菩薩都有一個職務(wù),,都管一種事情。其實,,只要一向?qū)D畎浲臃�,,決定有感應(yīng),你找眾多佛菩薩,,找多了,,多了就不靈了,一定要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