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科學家屠呦呦榮獲諾貝爾獎,,這是中國本土科學家首次獲得這一世界科技界的最高榮譽,。喜訊與盛榮之下,也映襯了一些國人的不良性情:& Q- x9 d, u$ Q3 K7 U
一,、屠呦呦的科技成就,,是在1970年代取得,,這和“兩彈一星”一樣,,都是那個時代的成就,,和所謂改革開放時代無關。這種思想簡直迂腐透頂,!把好的東西,,盡量往自己所迷戀、所向往,、所信仰的那個時代靠,;把一切不好的,都歸之于自己不適應,、不理解,、不滿足的當代,卻很少考慮時代背景與科技成就之間是否存在必然的,、無可質疑的因果聯(lián)系,。這是不可理喻的。實際上,,如果不是在開放的,,與國際科技界同行交流日益廣泛而深入的當代,使國際業(yè)內了解并關注到了屠呦呦在青蒿素發(fā)明過程中的關鍵性,、突出性、開創(chuàng)性貢獻,,而僅以集體研究成果做結論的青蒿素發(fā)明,,就如當年的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一樣,是不可能獲得諾貝爾獎的,�,! 《⑼肋线线^于突出了個人貢獻,忽視和貶低了團體協(xié)作中其他人的作用,,實際上以個人名義取代了集體榮譽和團體貢獻,。據(jù)說,屠老參評院士多次落選,,就因為對人際關系考慮不周,,沒有顧及他人的感受,而且不會拉關系,、走后門,、搞公關。這種思想實際上暴露了部分國人“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和槍打出頭鳥的丑惡嘴臉,。從來不愿承認自己至少在某些方面能不及人、才不達人的缺點,,指望靠抵毀,、淡化、抹黑,、貶低他人成就,,來顯示和抬高自己的名望與地位,這種心理失衡引發(fā)的酸葡萄思維,,是許多國人積弊已久的陋習之一,。實際上,屠老在獲獎前后也好,,諾獎評審委員會也罷,,都沒有抹殺集體智慧和團體協(xié)作在青蒿素發(fā)明中的重要貢獻,只是屠呦呦在其中做出了至關重要的關鍵性,、原創(chuàng)性的貢獻,,是整個集體中做出最核心、最突出,、最重要貢獻的個人,。從這方面來講,共和國成立后的中國本土科學家,,到目前為止至少錯失了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結晶牛胰島素,,這一重大原創(chuàng)性科研成果的諾獎資格。因為即便是很多人共同參與的集體科研成果,,也不可能在最關鍵,、最具突破性的原創(chuàng)性貢獻節(jié)點上,十幾個人,,甚至數(shù)十人同時做出了同等重要的貢獻,。時點有先后,,貢獻有輕重,最關鍵時刻的成就,,往往是少數(shù)幾個人最先成功的,,這也是諾貝爾自然科學獎最多只能由三人分享的考慮因素之一。4 L& O) m, c; p; B' \2 C
三,、獲諾獎卻多次未能獲評兩院院士,,值得反思的是誰?中國兩院院士的評選,,據(jù)說不僅要看科技貢獻,,還要參考多方面因素。有學歷,、論文,、項目等多重硬件指標,還有資歷,、影響,、各方面意見等軟實力因素。實際上評選院士,,也成了各大院校和科研機構,,甚至某些國企與黨政領導進行申報競爭的公關項目�,?梢韵胂�,,在此等環(huán)境下操作的院士評選,不太可能讓屠呦呦這樣一個數(shù)十年埋頭于科研,,卻不善交際與應酬的人勝出,。院士評選成了名利角逐場,難怪有些做出被國際同行認可的,,有突出成就的內地學者,,在國內參評兩院院士失敗,卻被國外知名科學院評為外籍院士了,。當政治權力和經(jīng)濟利益能夠影響,,甚至完全左右學術評價和學界話語權的時候,學界腐敗,、學術霸權,,將成為不可避免的毒瘤。- |7 [ l& ~6 N* v0 o
四,、屠老獲諾獎,,完全是響應當年偉大領袖號召的結果,再次體現(xiàn)了偉人的偉大,。把一國科學家的獲獎,,歸恩于當時的政治領袖和某某政治思想指導下的結果,這在國際同行看來簡直就是一個天大的笑話,!也許是有意無意中,,當政者的號召對于科研人員的成就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但科研工作者做出成就的靈感,,不太可能得益于政治人物的的行政權威,。如果說集全國之力攻關的科研項目集結號,是當權人物發(fā)出并組織實施,,否則科研工作者連相關的經(jīng)費和其他人力,、物力條件都沒有,不可能做出重大成果,,因此而將功勞歸恩于當政者,,那即便不是仰仗權勢據(jù)功為己的無賴思維,至少也非諾貝爾獎評定所考慮的范疇,。& ]: Z. w0 E" F7 \! x3 P* G" x: q! ?
五,、青蒿素項目發(fā)起的政治背景讓人頗有感慨。據(jù)媒體披露,,中國啟動尋找新型抗瘧藥物的科研項目,,源自WG時期中國內地進行抗美援越的戰(zhàn)爭期間。由于當時交戰(zhàn)的美國和北越都受到了嚴重的瘧疾影響,,北越的胡志明政權向中國求救治瘧新藥,,當時的最高當權者才發(fā)出了偉大號召。中國南方,,一直是瘧疾的高發(fā)地區(qū),,人民深受其害已有多年歷史,包括早年的偉大領袖在內,,很多人都得過瘧疾,。即便不考慮當時助北越一統(tǒng)南北,進而帶來目前中國南海主權維護更加被動的后患不談,,為什么不是根除瘧患造福億萬人民,,而是在抗美援越的政治背景下,應北越政府的要求才發(fā)出“偉大號召”,?如果當年完全是在關心人民健康,,根治瘧病的情況下發(fā)出號召,并最終導致青蒿素這一偉大發(fā)明的出現(xiàn),,那我也和很多那個時代的迷戀者一樣,,由衷地為之歡呼、歌頌并感嘆當年“華佗無奈小蟲何”的慷慨與豪邁,。
+ ]8 _% u& j1 J# C7 i 六,、青蒿素成就與當時的其他科技成就有何異同,?一些人在對過去時代輝煌成就如數(shù)家珍的同時,往往認為當代的任何成就都無法與類似“兩彈一星“的偉大成就相提并論,。這是很大的偏見和誤區(qū),。筆者也曾撰文說,僅從科技成果的國際地位來說,,當年“兩彈一星”的科技成就其實并不高,。因為其中屬于中國科技人員原創(chuàng)的科研成果少之又少,只因在當時的國際政治背景下,,當權者太看重“兩彈一星”的政治和軍事影響力,,才將之提到了至高無上的地位。但青蒿素的發(fā)明則不同,,它完全是中國科學家的世界首創(chuàng),,而且是一個治病救人造福全人類的偉大發(fā)明。所以,,單從科技成就的國際地位來說,,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和發(fā)明青蒿素的原創(chuàng)性貢獻,遠比“兩彈一星”高得多,。; w4 F. ]% j0 |3 O" d* z7 z" d
七,、國內知識產(chǎn)權的保護任重道遠。就青蒿素這一偉大發(fā)明的貢獻和特點來說,,如果有今天這樣,,良好的產(chǎn)業(yè)化、市場化環(huán)境和知識產(chǎn)權保護措施,,其能給國家,、科研機構和發(fā)明者個人所帶來的經(jīng)濟效益是不可限量的。就算我們不能完全以經(jīng)濟效益來衡量科技成就,,就算再提倡科學家淡泊名利,,不計個人得失,但良好的知識產(chǎn)權保護制度,,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和整個社會發(fā)展與進步的靈魂。在青蒿素發(fā)明的年代,,中國內地不僅沒有專利制度,,絕大多數(shù)人甚至連知識產(chǎn)權保護的意識都沒有。由于多年的洗腦式教育,,在當時很多人的觀念里,,認為只有耕田、做工這樣的體力勞動才算勞動,而廣大知識分子不過蹲在室內動動腦子,、寫寫稿子,、出出點子,這樣四體不勤的工作根本不算勞動,。難怪其后多年,,中國內地腦體倒掛現(xiàn)象嚴重,甚至多次發(fā)生中青年科學家英年早逝這樣令人痛心的現(xiàn)象了,!保護好科技成果的知識產(chǎn)權,就是確保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軟實力,、科技競爭力與經(jīng)濟發(fā)展的源動力,,這是我們進步發(fā)展的核心競爭力!' t8 c& T3 k0 J+ H' U
八,、獲獎對屠老的影響有幾何,?和莫言一樣,屠老的獲獎,,很可能名利雙收,。我們知道,屠呦呦走進公眾的視野,,大概源自幾年前她獲得拉斯克臨床醫(yī)學獎,。此前,除了業(yè)內的一些人,,很少有人知道她�,,F(xiàn)在可不同了,榮獲諾貝爾獎這一至高無上的榮譽,,就意味著她成了一個公眾人物,。記者、媒體,、黨政官員,、業(yè)界同仁、親朋好友,、各界領導,、社會輿論,一個本來在試驗室和科研院所默默工作的科學家,,也可能就此結束寧靜而安逸的生活與工作,。她的一言一論、一舉一動,,都可能成為新聞,。就算84歲高齡的屠老能夠以平靜淡然之心對待,可媒體,、公眾,、領導,、單位、同行,、輿論還能把她當成一個普通科學家嗎,?從作家莫言的經(jīng)歷看,中國內地還遠沒有做到以冷靜,、理智和淡然的心態(tài)對待本土諾獎獲得者,。但愿屠老不因諾獎而擾亂了原本的生活與工作。; @( |0 C# t9 G5 ^0 r1 [' }
九,、看待諾貝爾獎的態(tài)度有幾多變化,?擁有一百多年歷史的諾貝爾獎,是衡量一個國家或科研機構原創(chuàng)性發(fā)明成果的重要標志,。所以,,許多國家、機構和個人都很看重它,。有人說諾獎是西方人設立的獎項,,不可能關照中國人,,也有人說我們不稀罕諾獎,,讓外國人拿去吧,我們只管做好自己的事,。對那些科學家來說,,諾獎的獲得與否不是運動員參加體育比賽,,僅以成敗和獎牌論英雄。最好還是如前諾獎獲得者丁肇中所言:為拿諾貝爾獎來工作是十分危險的,!還是淡泊名利,、專心治學、大膽質疑,、勇于創(chuàng)新,,嚴謹工作,不慕虛榮,,為科研所帶來的興趣與愛好的成就感而愉悅吧,。得到了就應給予應有的尊重,獲獎者完全可以感到由衷的喜悅,,外界也應表達由衷的祝福,,得不到也不必為此懊惱和失落。但最好不要因此而對諾獎,,特別是其自然科學獎的評審進行過多的指指點點,、論是道非,這樣做是無法得到國際同行尊重的。: o7 | ~$ Y' O% v5 t& J: `
十,、對國內科研體制和教育的反思,。中國內地無論大專院校也好,科研機構也罷,,在較長時期內一直難以得到國際業(yè)內的較高評價,,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關鍵在根源,,還在于內地教育界,、學界,甚至整個社會在選人用人,、人才評價方面的機制和理念還相當落后,。年齡、學歷,、職稱、資歷等等硬件條件,,一方面限制了很多優(yōu)秀人才的脫穎而出,,不符合不拘一格選人用人的思想;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急功近利,、弄虛作假等浮躁情緒的蔓延,。在學界和社會各界,年齡,、學歷,、資歷等等方面的作假現(xiàn)象頻出,學術造假,,論文抄襲等事件也屢見不鮮,,這既是一種不良習氣,在很大程度上扼殺了優(yōu)秀人才淡泊寧靜專心治學的原創(chuàng)能力,,也是我們選人用人過分拘泥于講學歷,、論職稱、看論文,、設年限所導致的必然,。
1 A/ j8 r. ?% w; y8 N7 y' i+ p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