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這幾天只顧得上寫,,沒有回社友回復,,抱歉了,。好像還有很多話要說,。比如,工商社會(與文化)和農耕社會的區(qū)別,。在工商社會中人的思考方式和活法,。
還有作為個人,可以過一種什么樣的精神生活,。我是如何讀書和認知美國社會的等等,。在機械社區(qū)我寫的帖子最后都落實到企業(yè)和產品上去(也就是如何走出困境)。和這個主題關系不大的,,我有時間寫到別的地方,。(比如,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西方宗教的理解,,國家構建,,政治運作等等。當然還是不談時務,,只談外國人和中國古人的事,。)
對工商社會理解,稍放后一點談,,先談如何改變,。
前面我提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究竟是改變自己去適應社會,,還是通過努力去改良社會,。這個問題,我很久都沒有想清楚,。胡適的老師杜威出身于小販之家,。杜威的一句話常被胡適引用:民主可以零售,不能批發(fā),。我把胡適文集12冊都下載回來看,,也沒有看到民主可以怎么個零售法。后來也看了胡適的傳記和不少同時代的人和自由主義學者對胡適的評論,。才知道,,胡適自己對民主自由也沒有搞清楚。
孫立平先生有個社會潰敗論,。那我們總得找個辦法讓社會不要潰敗吧,。為什么有的國家社會不但不潰敗,還可以改良進步,? 琢磨清楚了前面的問題,,才算明白了。讓我去適應一個潰敗的社會,,總是心有不甘吧,。讓我去改良社會,,肯定沒有那個本事。毛晚年接見外賓時說,,他也只改變了北京及其附近的幾個地方,。
既然這兩件事都不能做,那該怎么辦,?再說,,我們也沒有權力要求別人改變,像魯迅那樣要改造國民性,,那樣會走上一條奴役之路,。
美國社會之所以能進步,其秘訣在于人以群分,,物以類聚,。(羽毛相同的鳥,自會聚在一起,。亞里斯多德) 如果你對目前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或者人際關系不滿意,,如果你覺得錯不在你,。那么,既不要改變你自己去適應別人,,也不要強求別人改變,。找到和你想法、志趣類似的人,,一起工作或者生活,。中國有句老話:樹挪死,人挪活,。講的也是這個理,。
一個人不要說改變別人,改變自己都不容易,。比如控制體重,,一個人堅持下去不容易。如果加入一個控制體重的朋友群,,相互鼓勵,,交流經驗,,既可以少走彎路,,也不會那么容易放棄。
古希臘,, 就有人類是社會型動物的說法,。西方人經�,?紤]一群人在一起該如何生活。我國古代社會的特點是皇權專制加文官治理,。除了皇帝夢不能做 (只能靠造反奪了鳥位),,有可能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階層流動遠比西方古代容易(古代日本階層流動也不容易)。 儒家文化要么注重個人生活(修身,慎獨等等),,要么關心國家大事,。西方人關心怎么過好自己所屬自治體的生活。我國的皇權專制對自治體是有戒備之心的,�,!捌仗熘拢峭跬�,;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迸c"我的陪臣的陪臣不是我的陪臣"區(qū)別大了,。
儒家文化也沒有如何運轉自治體的內容。儒生必須依附皇權生存,。有清晰規(guī)則,,運轉良好的自治體,在傳統(tǒng)中國是幾乎不存在的,。
日本近代的村落共同體,, 重要事務由村中的議決機關——寄合來處理。寄合,,是村里的戶主聯(lián)合會,,采用全員認可制。一個問題,,只要有一個人不同意,,也決不執(zhí)行。在第一回寄合上未取得一致的問題必須經過兩次,、三次的協(xié)議,,達到全員同意才執(zhí)行。
企業(yè)就是一群人組成的經濟自治體,。因為有長期自治的基礎,,西方和日本企業(yè)在內部治理和利益整合上比中國強,盡管他們內部治理的方式不同,。
社友大都知道五月花號公約的故事,。其實當初英王經營北美殖民地是為了謀取經濟利益,。有些公司拿到了經營某塊地盤的特許狀之后,就聘用技工,,到街上找一批無業(yè)游民,,把他們送到北美來建立定居點。當時的生活條件很惡劣,。冬季氣候嚴寒,,土地貧瘠,還有疾病侵襲,。公司建立的以牟利為目的的定居點后來都難以生存,。而懷有信仰和理想,又有良好契約規(guī)則的清教徒自治體,,通過互相幫助,,不但生存下來,而且興旺發(fā)達,。人以群分的自治體,,也有一個優(yōu)勝劣敗的淘汰過程。內部治理良好的自治體會連同其運轉規(guī)則一起傳程下來,,成為后來者仿效的對象,。
五月花號之所以有名,是因為它對于后來者的范本效應,。
新和諧公社是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羅伯特-歐文在美國創(chuàng)建的試驗區(qū),。(我老鄉(xiāng)不通,為什么有過試驗的翻譯為空想,,沒有試驗過的倒自稱為科學),。它位置比較偏僻,我今年夏天才去游覽一趟,,拍了些照片,。歐文到美國之前,是一位管理奇才,,成功的企業(yè)家,。他在血汗工廠偏地的英國的實行人性化管理,它的工廠是貧困階層的福利工廠,,還能賺錢牟利,。他到美國搞試驗時,有資金,,有管理經驗,。理想崇高,得道多助,美國不少名流都來襄贊盛舉,。我國80年代工業(yè)改革時報紙上有句話,叫“一試點就成功,,一推廣就失敗,。”據解釋是:搞改革試點時,,各種資源傾斜照顧,,所以成功。推廣后,,各個工廠沒有這些條件,,所以失敗。從當時歐文在新和諧擁有的資源來看,,他是不會失敗的,。我在參觀時想,如果他成功了,,美國現在應該是一個以公有制為主體,,各種經濟成分共存的具有美洲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了。新和諧的故事值得以后單獨寫一篇文章,。我看是歐文對人性的幽暗之處缺少洞察,,其制度設計不合理而導致失敗。
所幸今天已經到了21世紀,。公司內部治理的制度規(guī)則已經不需要我們在黑暗中摸索,。如何選擇合理的初始制度,制度如何演化與時俱進,,合理的制度下得到不合理的結論時又該如何,?前人已經有太多的經驗教訓供我們參考,只需擇善而從,,不必繳納昂貴的學費,。如前所述,大學都成廢品生產線了,,哪里還能找得到同道呢,?我前幾年讀過一篇文章:天性的知識分子。講一個叫吳立紅的農民,。早年家貧,,未上大學。喜讀書,,善象棋,,得過幾次無錫市冠軍。作者說他有純粹的知識分子氣質,反而是讀過書有頭銜的,,市儈功利氣息撲面而來,。感嘆知識分子不是訓練出來的,而是一種天性,。
我在看社會學方面的文章時,,也看到過有5%的人總會與眾不同。即便是在很爛的大學,,潰敗的環(huán)境里,,也有人理想尚存,勤奮上進,。我國人口多,,5%的人也不少了。現在又有了互聯(lián)網,,同道們總會走到一起來,。5%是個神奇的數字,以前打右派,,抓壞人,,都按這個比例。一面說,,六億神州盡堯舜,。一面又斗個不停,自相矛盾,。現在畢竟與毛時代不同了,。個人有了相當大的自由度。制造業(yè)除了軍火,,民企差不多什么都可以造,。沒有本事造出一流的產品,賺到錢,,也不必怨天尤人,,所謂點背不能怨社會,命苦不能怨政府�,,F在是全球化競爭的時代,,不說走在時代前列,起碼要跟得上這個時代,。否則,,連和別人競爭的資格都沒有,成為時代的棄兒,。這個時代就是工商時代,。對于工商時代的理解,,我在下一篇文章講。照工商時代的標準和法則,,建立跟得上時代潮流的企業(yè),,提供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才能有更好的生活,。這條路走通了,,剩下的95%也會跟過來,社會也就進步了,。
制造業(yè)的困境與出路,,我的深度思考(1)
制造業(yè)的困境與出路(2)(3)
制造業(yè)的困境與出路(4)(5)
制造業(yè)的困境與出路,,我的深度思考(6)
制造業(yè)的困境與出路(7)
制造業(yè)的困境與出路(8)
制造業(yè)的困境與出路(9)
|